(十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严格考核,力争2008年不发生大的动物疫情,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免疫密度100%。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重点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屠宰、经营、运输、储藏等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活禽市场监管,切实落实休市、消毒制度。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防疫管理,及时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十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机制,在对乡镇动物防疫经费补助的基础上,按照乡村实际打防疫针数量,对乡、村动物防疫员给予劳务补助,以调动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
六、加强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领导
(十五)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各级政府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和解决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十六)尽快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形成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合力,把好处和实惠不折不扣地给予农民。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采取干部进村讲解、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迅速使政策进村入户、深入民心,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十七)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切实抓好农资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工作,加强农资调运和价格监管,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加强煤、电等调度,保障农资生产企业的生产需求。抓好柴油的调剂供应,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加强农村金融信贷服务,尤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信贷投入,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和粮食生产,为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八)严格实行目标管理。省政府将对市州、县市区政府实行严格的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并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双季稻增加面积较多、制止耕地抛荒成效明显、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明显提高的市州、县市区进行奖励。对工作措施不力,双季改单季和耕地抛荒现象突出的地方,除按比例扣减粮食生产奖励资金外,是粮食生产大县的,要取消相应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目标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