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预防和制止耕地抛荒。增强责任意识,珍惜土地,确保生产能力。加强对抛荒耕地的监控,对因工作不力,乡镇辖区内出现耕地抛荒严重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努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八)切实保证粮食生产面积。努力确保今年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总产稳中有增、质量效益稳中有增。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79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580亿斤以上。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坚决遏制“双改单”现象。高度重视早稻生产,全省要确保早稻面积2400万亩以上,力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九)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突出抓好优质稻开发,提高水稻生产的优质率比重。按照“连片种植,一片一种”的原则,抓好优质稻生产规划布局,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加快粮食标准化生产步伐,在粮食主产县和优质稻产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高粮食的品质。全省优质稻面积要达到4300万亩,高档优质稻面积要突破1000万亩。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旱粮生产,调优粮食产业结构。加大超级稻推广力度,力争超级稻面积突破1000万亩。加快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重点扶持一批有规模的粮食加工龙头,提高粮食精深加工的水平和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增值增效。
(十)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以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为契机,把高产创建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的中心工作来抓,2008年在全省粮食优势产区建设11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组织重大增产技术攻关,落实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措施,确定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有机统一的粮食高产示范体系,确保粮食高产创建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十一)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以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开发研制、组装、配套、集成和示范,推广机械化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机械化还田、化肥深施等增强土壤肥力技术。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开展水稻机插研究与示范,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十二)继续抓好减灾防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减灾夺取丰收的思想,抓紧完善各项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灾情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大抗灾救灾力度,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五、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