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

  2.3 工作机构
  市有关部门(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各自职责,承担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市专项应急预案和市部门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实施,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有关决定事项;承担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工作;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指导和协助区县(市)人民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市有关部门(单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见附件7.1。
  2.4 区县(市)机构
  区县(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区县(市)人民政府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市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2.5 专家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运行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农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见附件7.3。
  3.1 预测与预警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 预测预警系统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单位),整合监测信息资源,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
  3.1.2 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单位)要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涉及到跨区域的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须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1.3  预警预防行动
  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严格的防范控制措施,防止事态的发生、发展,并根据预警级别的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信息监控、收集;
  (2)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常识;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妥善安置;
  (4)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5)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
  (6)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和通报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市有关部门(单位)、事发地区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接报后45分钟内向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值班室)口头报告,在90分钟内书面报告,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市人民政府在1小时内向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人民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2小时内书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报送省政府主管部门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同时或先行向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值班室)报告。特殊情况下,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值班人员可直接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