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环境。突出抓好城市道路交通、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村镇道路、供水、排水、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灯亮工程”,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搞好集贸市场、停车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城市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搞好市政设施维护,制定维修计划,落实维修经费,加强人行道、井盖等道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施完好率。严格控制道路挖掘,推广不开挖施工技术,建设管道共同沟。清理占道经营、乱摆摊点、乱停乱放,清除占压燃气管道的违法建筑。
(五)实施环境绿化和水系治理工程。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完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两侧路域绿化。搞好城区公共绿地、小区和庭院绿地建设,实施“拆墙透绿”、门前五包、门内达标工作,加快城区内河道、湖海等水系的治理,实施截污改造,使城区河湖海水质变清。绿化美化各类水体堤岸、沿河道、湖海及水系两侧,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强村镇植树绿化,建设中心镇公共绿地,提高村镇绿化覆盖率。
(六)整治沿街沿路建筑,规范广告管理。整治主干道临街建筑立面,继续实施“穿衣戴帽”、“平改坡”工程,对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干道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内的村镇,要逐个研究制定综合治理方案,拆除违法建筑和破旧废弃建筑,粉刷修饰保留建筑。清理乱帖乱画,规范户外广告、牌匾字号,整治高速公路两侧,城市主次干道、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设置,建立科学规范的户外广告规划和管理制度。
(七)实施畅通工程,规范交通秩序。深化实施畅通工程,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快速路系统建设,优化完善城市路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设一批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探索建设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公交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出行对公交的选乘率,方便城乡居民出行。主干道上的公共交通站点实现港湾化,出租车实现定点停靠,规范管理人力三轮车,优化城市交通秩序。
(八)搞好污染治理,净化大气和水体。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燃气、集中供热等清洁能源,全面取缔市区内燃煤小锅炉和露天烧烤,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各污水处理厂要加快配套脱氨除磷设施和水质、在线监测设施,推进中水回用,搞好污泥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九)扎实开展村镇环境整治。下大力气整治小城镇环境,突出治理成堆垃圾、乱占道路、乱摆摊点,着重抓好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为重点,推行村庄整治,积极开展旧村改造、迁村并点和空心村治理,将部分中心村建成城镇化居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