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培训。组织开展以宣传贯彻《
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题的“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举办《
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竞赛;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班;印发《公众应急避险手册》。切实加强对重点对象和特殊群体的应急教育。市县党校要继续把应急管理作为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市教育部门要继续深入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自救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市安全生产监管等相关部门要组织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和领域生产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安全操作和第一时间应对处理突发事故的技能。认真做好面向全社会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市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以及画册、挂图、墙报等多种载体,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危机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五、扎实抓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举办1-2次全市性应急预案综合演练,进一步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县区政府、市各专项指挥机构及高危行业企业年内至少要组织1次以上的预案演练;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基层组织都要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重点,认真开展相应的预案演练,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预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提高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六、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的作用,筹建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库。加强公安、消防、武警等骨干队伍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卫生、危化品处置、矿山救护、森林消防、环境污染监测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普宣传、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中的作用。
七、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基础。组织开展全市应急避险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全市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探索建立企业自查、行业互查、政府部门督查、群众积极参与的监督检查机制。组织开展全市危化物品储运和使用情况调查,建立危化物品动态管理数据库。开展全市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的调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整合和调用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积极推进市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并争取有1-2个学校或社区、企业、乡村进入省应急管理示范点行列,推动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