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15、坚持重点抓工业,实施100亿元产业、100亿元工业园区、100家重点企业、100个重点项目、新增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市县领导联系100家民营企业等“六个一百工程”,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增长20%以上(由市经委、国资委、各行业协会、招商局、统计局负责)。
16、着力培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支撑和带动力。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骨干企业,支持100家重点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增资扩股,力争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50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发展活力与市场竞争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争取再有一批产品跻身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出口名牌,培育发展一批地方名牌(由市经委、各行业协会、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环保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
17、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理顺和创新开发区(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加强园区招商,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以项目落户推动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促进招商引资。突出园区的产业特色,提高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力争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建设有较大突破(由黄冈经济开发区、招商局、经委、发展改革委和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18、强力推动企业上市。加强与专业机构的联动与合作,积极推动本地优势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对列入上市预备梯队的企业在税费、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尽快达到上市条件。争取当年上市企业达到2家以上(由市经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各金融机构负责)。
19、加快企业信息化。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制造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以及商务电子化,使企业在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上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快速制造,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由市经委、信息产业局、各行业协会负责)。
20、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对企业家的激励政策,加强教育和管理,加大培养与引进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鼓励竞争,激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由市经委、招商局负责)。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强力推进农业领域尤其是畜禽加工行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大龙头(由市农办、农业局、畜牧局负责)。
22、依托伊利、太子奶集团,加快奶牛养殖小区和牧场建设,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两个以上千头奶牛牧场,存栏奶牛总量达到2万头;依托林纸加工企业,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加强低产林改造,扩大林业基地规模,确保林纸一体化项目基地达到450万亩;依托神鹭、海鲲集团,加强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力争小龙虾养殖面积发展到30万亩(由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产局和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