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统筹规划,深化创卫理念。市、县两级政府借助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镇村这一有力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项目捆绑,统一实施,推进村镇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水改厕、环境综合治理、除害防病等创卫达标工程。在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治理垃圾围城、清除“三堆”污染。实施改水改厕的过程中,树立了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为民谋事、为民办事、凝聚人气、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千阳县结合新农村建设,硬化道路、疏通排水,绿化、美化,特别是针对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推行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管理措施,创新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新模式,深化了创卫理念。
3. 改水改厕,改变群众不良卫生习惯。创卫以来,全市累计改造农村户厕所85099座,其中沼气式32047座,双瓮漏斗式23986座,水冲式28493座,三格化粪池573座。陇县在创卫中采取政府出资引导,群众投工投劳,使城中村2000多户农(居)民旱厕全部得到无害化改造。培养了农民群众讲卫生、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习惯。
4. 奖励激励,夯实创卫任务。为巩固市、县创卫成果,市政府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进行检查评比,结果在媒体公布,年终实行奖惩兑现。从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款,对实现“国卫”目标的县,“以奖代补”500万元,“省卫”的县每县200万元。同时,市爱卫会还制订了《宝鸡市卫生镇村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对获得命名的国家和省市级卫生镇村,各奖励3万元-50万元。凤县统一为乡镇和农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辆和环卫工人,统一定点进行垃圾卫生填埋。扶风县从今年起落实100万元,全面推行城乡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奖励制度。渭滨区、凤县等县区列支专款,对建成的市级卫生镇村,每镇奖励10万元。
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创卫成果
在创卫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巩固提高创卫成果。
1.严格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市、县两级政府把爱国卫生和创卫各项工作,全部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市政府下发《县区和市级部门环境卫生基础管理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将12县(区)90多个市级部门的创卫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全部纳入目标责任制基础考核,占基础分值20分。市、县在创卫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工作任务销号制,把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职级升降、单位荣誉称号评比等挂勾,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