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治理。由于西辽河及其支流断流,河道及两岸部分区域沙化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对沿岸农牧民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加林草植被,控制沙化扩展。合理营造护堤护岸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省级以上公路两侧500米范围要采取人工造林,封育保护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适宜封育保护的地块,要通过封育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确需人工治理的,要高标准建设。农田要科学规划,建设防护、用材兼用型农田防护林。工矿区要做好区域内的植被恢复。草牧场、盐碱地要实施封禁保护,适当补植补播灌草。
三大产业。即:木业产业、果品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
木业产业要加强以“六林”为主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突出抓好木材加工技术升级,实现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转向生产终端产品、名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果品产业要加强以沙地葡萄、123苹果、山区大扁杏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基地建设,由单一生产销售鲜果转向贮藏保鲜和加工增值,发展一批特色果品专业苏木镇、专业嘎查村、专业户;生物质能源产业要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柴油,加快以奈曼旗、库伦旗、科左后旗为重点的灌木能源林基地建设和以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为重点的文冠果生物质油料林基地建设。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各旗县市区要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结合收缩转移战略规划,科学编制“323”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和实施计划。在选择治理方式和配置林种树种上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市林业局要按程序审批各地的工程规划和作业设计。规划和作业设计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严禁先施工后设计或无作业设计施工。进一步抓好各项林业实用技术和建设模式的推广工作,特别是要大力推广科学整地、容器苗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商品用材林集约经营、果品经济林丰产栽培、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丰产栽培、沙地综合治理治理等实用技术和建设模式。加快名特优新树种、优良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树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步伐,抓好种苗生产,提高良种苗使用率。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抗旱造林技术培训。各地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工程示范点,通过典型带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林业政策,推动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