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各级政府要组织规划、建设、气象等部门,依照气象法律法规制定城乡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
  (三)积极开展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校、农村等雷电防御薄弱部门和地区的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监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必须定期检测。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有关防雷法律、法规规定,所有防雷装置(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并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四)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气象、地质和地表径流与防洪工程安全状况的监测及基础设施建设,气象、国土资源和水利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到监测结果共享、预警预报统一发布。
  (五)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设集气象、天文于一体的现代科普教育基地,并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等资源,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对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及时开展气象灾害分析评估,做好相关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
  五、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保障能力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要加强气象、水务、民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交通、海洋、卫生、环保、信息产业等各有关部门的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格局。
  (二)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报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加强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及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开展地质灾害、森林火险、农业病虫害、一氧化碳中毒等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科技攻关,不断增强我市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三)加大气象防灾减灾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地方配套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预警预报系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估、气象灾害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气象次生衍生灾害防治及宣传教育等有关方面的投入。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