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各级政府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建设,建设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发布平台,建立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及广电、通信等有关部门有效传播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警报器等各种传播手段和现代通信技术。切实做好中国气象频道在大连的落地工作。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强农村、山区、海上等信息发布薄弱地区及学校、医院、机场、车站、港口、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提高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广播、电视、固定和移动电子显示屏及手机短信的及时播发率和有效覆盖率。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综合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一)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组织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应急预案,完善监测预警、信息通报与播发、部门与社会公众防御、社会救助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流程,建立由气象部门发布气象灾害等级预警、有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重点场所需采取相应响应措施、公众采取相关防御措施等内容组成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区市县政府要组织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队伍,在农村各乡镇明确1名专(兼)职气象联络员,在村级和社区以及公共场所明确1名兼职气象信息员,确保及时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水务、民政、交通、公安、建设、卫生、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确保及时有效开展灾害防治救助和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各类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抗灾救灾能力建设,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灾害防范的首要位置,确保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落实减灾救灾的各项措施,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四、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基础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一)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工作,建立以市、县为骨干,以街道、社区、乡镇、村庄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建立气象灾害定期普查和日常调查制度,建设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根据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场所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要制定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