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其他产业。
家具产业要以新都区、崇州市为载体,建立起以全友、明珠、双虎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分工配套、商贸流通畅达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配套能力达70%以上,形成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好、配套体系优、市场份额多、外向程度高的家具产业新格局。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以上。
鞋革产业要以武侯区、崇州市和金堂县为载体,推动“一都两园”加快建设和发展。以建成西部鞋业贸易中心、信息及中介服务中心、品牌展示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为目标,加大“中国女鞋之都”区域品牌的宣传,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促进武侯区鞋业结构优化。加快崇州市和金堂县的制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企业争创名优产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合资企业,加快已引进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以上。
纺织印染和服装产业要以金堂县为主要载体,抓好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实现由核技术研发向核技术产业转变,切实加大成都核技术资源整合力度,夯实产业化基础,努力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重点抓好同位素及制品、辐射加工、核设备仪器仪表、核医学、环境保护、核农学和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等产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大力营造加快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契机,始终把工业工作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旗帜鲜明地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工作的领导,把政治上强、熟悉工业工作、有开拓创新精神、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调整充实到工业战线。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动员,把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思想认识引导到发展工业上来,加大对工业和企业家的宣传力度,形成创业艰辛、纳税光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亲商、扶商、安商”的创业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抓工业、促工业、强工业的浓厚氛围。
(二)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和调整。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采取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盘活存量,做大做强。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加强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工作网络节点管理,以大企业搬迁和成规模搬迁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加快搬迁企业新厂建设进度、加快老厂土地处置进度等核心目标,加大协调力度,积极破解企业搬迁过程中的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全面完成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工程,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结构调优、产业调大、企业调强、环境调美的目标。
(三)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采取专题培训、外训、面向国内外引进等多种方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大力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擅长技术攻关和集成的科技杰出人才。加快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及“新技师培训计划”,提高地方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大规模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强化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调整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宽人才准入条件,积极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和稀缺人才。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支持企业对做出突出业绩的核心人才给予股权、期权奖励。为企业家创业和发展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敢于争创一流、敢于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