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进一步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健全项目推进工作网络体系,形成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推进合力。用好用活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对个别好项目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重点推进。进一步完善评审会议制度,强化项目落户和建设的协调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着力抓好8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等项目的开工建设、攀成钢Φ340连轧管机组等一批完工项目的投产达能,英特尔二期等项目的竣工投产以及一批新的重大项目的跟踪储备,力争在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和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同时,抓好航空航天、核能应用等重点领域和相关装备制造业、光电光伏等具有潜力产业项目的规划和发展,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加强工业招商引资,切实提高对外开放实效。建立完善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引资统一协调机制,整合用好政府和社会招商资源,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统筹工作,各区(市)县坚持按产业定位招商选商。提高政府服务招商引资的水平,加快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专业招商队伍,加大投资软环境建设力度,构建统一指导、步调协同、覆盖各领域各服务环节的招商网络,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突出招大引强,抓住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在成都布局重大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企业,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吸引一批知名企业在蓉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制造基地;实施产业招商,积极跟踪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做好产业分析,围绕重点培育产业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做好项目筛选和策划,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重大项目;发挥现有企业优势,狠抓以企招商,推进本市企业围绕延伸产业链开展对外合作,做大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用好国家关于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按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等相关政策,切实贯彻《
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用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贴息政策,加大对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加大行业关键、共性、配套技术的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国防高技术研发成都创新基地建设,促进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技术等领域的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转化。
四、重点推进的产业
(一)电子信息产业。
1. 发展目标。突出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稳固发展通讯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等优势产业,并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型的光电显示、光伏等新兴产业转变,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实力最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2. 发展重点。软件产业要重点发展软件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六大领域。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四川)、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等为载体,着力构建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连接武侯区、双流县、都江堰市的成都软件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