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规已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12月15日,实施日期:2011年12月15日)废止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办发〔2008〕32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八日
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对于带头落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成都工业发展情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五”时期,成都工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调整、扩大开放,工业经济总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总体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28.72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757.35亿元,年均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由2000年的218.82亿元、69.3亿元增至2005年的597.8亿元、162.2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0.5%、18.6%。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0.1∶36.4∶53.5调整为2005年7.7∶42.5∶49.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8.4%上升至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63.3%上升至2005年的73.8%。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全省的30%,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3.5%,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达50%左右,工业已成为成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2. 重大产业化项目成效显著,企业技术进步硕果累累。大力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推进投资额2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105个,总投资885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步伐,促进了产业提档升级。到“十五”期末,全市技改投资达到295.76亿元,年均增长43.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18.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6.2%;共实施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79个,总投资17.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54亿元,有109个项目基本完成或通过成果鉴定,65个项目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专利95个,企业技术中心达5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0个、市级5个),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市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新产品产值达260.3亿元,年均增长5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先导作用日益突出。着力推进了国家级软件产业化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成都)基地、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等的建设,在集成电路、软件外包、信息安全、光通信、数字娱乐、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截止“十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企业达320户,实现销售收入341.6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