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发展导向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升级的态势,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倾向已由占领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逐步迈向了机械装备、化工、医药、水电、新材料、电信器材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乃至更深层次的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科学研究等行业。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在中长期发展中务必着力推进产业扩展战略,扩充总量,优化存量,调强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向更加广泛、更高层次的产业进军。
(一)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要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养殖、种植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树立品牌意识,引进优良品种,实现绿色种养。
1.产业化种植业。产业化种植企业要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作为战略重点,制定完善栽培标准,围绕市场需求,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大力生产绿色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加大科研投资力度,选育出适合我市大规模种植的专用型品种,实现品种的专用化、优质化、多样化。大力创建和保护品牌,以品牌来统一整合周边地区生产。重点抓好维特尔公司的年产1亿株蔬菜种苗繁育中心、兰州米家山百合公司的无公害百合母籽繁育基地等建设项目。
2.产业化养殖业。产业化养殖企业要实施良种工程,推广“五良”配套技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防疫水平,注重培育品牌,全面贯彻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绿色和有机养殖产品。加大规模畜禽场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力度,使养殖业生产符合生态环境建设要求。逐步推广EM液处理秸秆养牛技术、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重点抓好繁育,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优质安全肉制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河口万头奶牛、恒丰公司万头肉猪等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二)第二产业
工业是“十一五”期间做优做强和结构调整的重点,以引进、重组、改造、提高为方针,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着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要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业、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关闭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规模大、高起点、外向型、多形式的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群,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蔬菜、水果加工业要依托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建立科学的采前管理、采后处理、储运保鲜、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瓜果蔬菜产业体系,抓好绿色、无污染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蔬菜罐头等产品。重点抓好永登年加工大麦2.5万吨及生产优质麦芽3万吨、兰州路通实业公司的年产966.6吨的蔬菜冻干食品生产项目及年加工百合1000吨的真空冻干生产线项目。乳制品加工业要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狠抓鲜奶和乳制品质量,研究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需求,根据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消费方式等因素开发新产品。建立稳定的奶源基地,推广“奶牛合作社”模式,抓好庄园年加工鲜奶5万吨的生产线扩建、花庄日加工鲜奶160吨生产线、雪顿年产4.5万吨的乳制品扩建项目。食品加工业要采用先进的真空包装及生物防腐技术,大力发展安全食品、保健食品、保鲜食品,抓好兰州面都马家拉面日产30万包方便面三条生产线项目。啤酒饮料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继续开发不同类型、不同风味特点的啤酒。重点开发果蔬汁混合饮料、高纤维果汁、果汁奶茶等新品种,重点抓好黄河集团50万吨啤酒及麦芽公司年产5万吨扩建项目。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业要逐步完善洋芋协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我市已形成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作用,建成一批马铃薯加工原料基地,大力发展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复合薯片、速冻薯片等产品,抓好兰州定远淀粉有限公司年产精淀粉5万吨生产线扩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