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不合理。我市非公有制企业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加工链条短,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初加工产品多,名优特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差;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企业布局存在着集中度不高、点多面广的不合理现象。
5.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总体不高。非公有制企业多数是在家族式体制下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在法人治理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经营者素质和员工队伍素质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的机遇。一是国家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完善和政策环境健全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策,并将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省、市先后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扶持政策。二是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下,民间投资增速加快,消费需求升级为新一轮扩张提供了强大动力,住房、汽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西部大开发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也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市场呈多元化并逐步形成公平竞争。从国内市场潜力看,购买力将从解决温饱转到满足消费升级。从国际市场分析,中国将扩大市场领域。在消除市场壁垒,打破行政保护,消除体制性障碍之后,市场结构必将由垄断向自由竞争方向发展。四是兰州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兰州将逐渐凸现经济中心的地位。我国中东部产业向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兰州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整和协调发展。房地产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等将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巨大。
2.面临的挑战。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使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面临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二是国内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加大了非公有制经济获取资金的难度。三是体制改革滞后,建立公平、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尚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四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素质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尚需时日。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特色经济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层次和素质,力争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体、财政收入增长的主体、城乡群众增收的主体和新就业岗位增加的主体。
(二)基本原则
政府支持与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支持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非公有制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重要发展战略。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与全市发展大局一致性的原则。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把企业的发展与全市的发展结合起来,个人富裕与广大群众共同富裕结合起来,遵循市场规则与发扬社会功德结合起来。
放宽市场准入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的原则。清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歧视、体制屏蔽等不公平的做法,大力培育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