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关于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关于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兰政办发[2008]3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二○○八年三月十八日

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贯彻国家、省、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十五”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技术创新、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是全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2.6%提高到30.2%,5年上升了7.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确保我市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各种税收18亿元,占全市地区财政收入的18.7%,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非公有制经济是全市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05年,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占全市总劳动力的34.7%,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8.6万人。非公经济已成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4.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和改革,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已转变为非公有制企业并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6.5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7.03%,成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县域经济的主体;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8.6万人,成为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全年支付劳动报酬15.5亿元,相当于为全市农业人口人均提供117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36%,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
  5.非公有制经济是活跃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机制活,市场适应能力强,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和最活跃的主体,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推动市场竞争,促进市场繁荣。
  (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与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存在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素质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体制性障碍未得到彻底清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当前还存在许多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特别是有些县区还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服务缺位等问题。
  2.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具体执行当中,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存在获取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各类服务的渠道不畅,市场准入的障碍较多,待遇不平等问题。
  3.服务滞后。一是个别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力度不大,融资、技术、信息、培训、信用担保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二是企业融资难度大。非公有制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在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贷款比重偏小。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