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抓好工业节水。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积极采用一水多用、少用水或不用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城市中水、矿坑废水用于工业生产,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三是抓好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四)节约原材料。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鼓励利用木材加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产的木材纤维板、菱镁砼包装箱及其它节约与代木产品,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节约木材。抑制过度包装,鼓励包装物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提高利用效率。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提高散装率。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积极研究和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的回收和利用。倡导文明用餐,减少和限制一次性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大型宾馆减少配备一次性用品,降低资源消耗。
(五)节约土地和矿产资源。一是搞好城市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鼓励发展多层、小高层住宅。二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和政策,提高耕地占用补偿系数,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节约用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禁止毁田烧砖,对利用耕地烧制普通实心粘土砖的要停产复耕,搞好农村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三是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和产出水平,按投资强度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量,搞好工业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四是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重点是滩涂荒地的开发、废弃工矿区和旧村址土地的复垦、中低产田土地的整理。五是加强矿产开发管理,杜绝滥采乱挖,搞好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六)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利用,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建材、冶金、电力等行业对废弃物的消化功能,实现废弃物的最大资源化,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化。以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炼油干气、化肥吹风气等可燃排空气体利用为重点,推广可燃排空气体回收发电。以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和冶炼废渣利用为重点,发展利废新型建材、生产水泥;研究解决部分工业废渣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二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塑料、废旧家电、包装废弃物、报废机动车船、废弃农地膜、废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积极稳妥地推进汽车发动机、废旧轮胎、电动机、车床等机电产品的再制造。逐步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搞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同时,搞好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七)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加强煤炭、建材、电力、化工、冶金等高资源消耗行业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做好清洁生产的示范推广,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倡导绿色消费,率先实施政府机关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在全市工业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筛选、开发和推广一批清洁生产工艺技术。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进行源头控制,科学调整原料结构,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加大技术创新,达到资源和能源的最佳利用,充分展示清洁生产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八)扎实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彻底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资源消耗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农林牧渔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农业、绿色农业和标准化农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节约型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把农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坚持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重,因地、因作物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的旱作节水技术和配套措施,改革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品种、旱作栽培、机械免耕播种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节水、节药(农药、兽药)、节肥、节种、节能、节饲料为重点,大力开展节本增效活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加大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扩大秸秆传统利用渠道,引进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多渠道加快利用步伐,提高利用效益。改进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降低还田成本,大幅度增加还田面积。加快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扩大食草动物养殖,增加秸秆过腹还田利用量。提高秸秆养殖食用菌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食用菌养殖规模。大力推广秸秆生产有机肥、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新技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回收农地膜,提高回收利用率。以农村沼气为重点,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养殖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用沼气技术,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开展粪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型农业。
(九)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针,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环保设备(产品)为发展重点,以形成环保产业化规模为目标,加快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一是搞好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关键链接技术研究。重点是作物秸杆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技术,农业废弃资源的气化与发电技术,农业循环经济节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农林牧渔加工废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有机食品管理体系研究与示范,石油化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研究,矿产与冶金业中清洁选洗和加工技术研究,清洁燃煤技术、电厂脱硫、电力“三废”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医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的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研究,机械与装备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研究,各行业间循环产业链接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循环技术研究与开发,餐饮娱乐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包装生命周期清洁工艺的技术开发与研究,产品消费后最终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与示范等。二是支持鼓励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发挥我市机械行业机械加工能力、机电一体化生产能力较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较多,人才多、成果多、信息广的优势,支持济南锅炉集团的秸秆燃烧锅炉、造纸碱回收锅炉、垃圾焚烧锅炉;济南十方环保公司、济南久荣水处理公司污水处理、垃圾发电;济南二机床污水处理设备、济南重工除尘设备等环保产业企业和产品发展,形成我市环保产业的主导产品、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努力提高环保设备(产品)的技术水平。三是促进各级各类环保产业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十)实施重大环保工程,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着重加快抓好各火电厂(热电厂)现役机组和济钢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工程、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工程。水域污染治理方面,重点是实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兴济河等市区8条主要河道的截污工程、升级改造水质净化一厂和二厂,加快建设济南水质净化三厂及高新区、仲宫镇、商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厂建设等一系列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