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任务
  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预防为主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一)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好农业残留物综合利用。同时,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抗旱、耐旱作物品种。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支柱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能耗大、污染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优化产品设计,积极采用可再生材料和零部件。调整建筑材料结构,加快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建筑节能、节材、节地,积极推广钢结构等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等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市区和县政府所在地建设工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相关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等占用资源少、污染少、附加值大、吸收就业多、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服务业,壮大发展旅游会展业、文化传媒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开展宾馆酒店旅游业的“绿色酒店”、“绿色服务”、“绿色餐饮”,教育行业的“绿色校园”等创建活动,提升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着力降低能源消耗。一是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装备等行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能源消耗的主体,100户重点用能单位能耗1287.37万吨,占全市工业能耗的93.50%。加强对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严格执行省政府确定的相关行业能耗标准,加大能耗定额管理力度,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推广应用以国家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确定的“百项节能重大技术、百项节能重大装备、百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为主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淘汰国家明令生产使用的高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水平,并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低耗产品。电力工业要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认真贯彻“上大压小”方针,淘汰退役小机组,提高单机容量,规范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减少电厂自用电;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耗。钢铁工业重点是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炼钢系统采用全连铸、溅渣护炉等技术;轧钢系统进一步实现连轧化、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工艺,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充分利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可燃气体和各类蒸汽。石化工业主要是提高石油炼制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操作,降低加工损失。推广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器及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化学工业主要是合成氨装置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煤造气采用水煤浆或先进粉煤气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床造气技术。建材工业主要是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重。煤炭工业重点是整合煤炭资源,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浪费资源严重和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高回采率,实现高效高产。采用新型高效通风机、节能排水泵,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完善煤炭综合加工体系,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机械工业重点是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机电产品,发展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促进风机、水泵等通用机电产品提高用能效率,提高节能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
  二是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加快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程,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工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作为合格工程交付使用。积极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墙体屋面保温、节能门窗、节能供热采暖系统、节能空调制冷、绿色照明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实施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制度。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开展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公示,对重点建筑建立能耗检测平台。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热体制和供热管理方式的改革,逐步推行采暖按户计量收费制度。建立节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紧凑型、组团式”的城市群,提高资源的规模效益和效率,发展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
  三是做好交通节能。公路运输方面重点是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改善道路质量,确保工程合格率达到100%,重点工程优良品率达到95%以上,路网改造工程优良品率达到85%以上;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城市交通方面重点是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高效公共交通,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建立以道路交通为主,轨道交通为辅,私人机动交通为补充,合理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城市交通模式,积极推广应用乙醇汽油、车用压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道路照明采用新型节能照明灯具,按建设部有关标准设计照明强度,节约城市照明用电。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逐步淘汰落后农业机械,降低农机动力机械的燃油消耗;引导农民更多的使用电动机械,扶持鼓励农民购置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小麦玉米联合作业机械等,积极推广农机节本增效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旱作农业、农用航空植保、设施农业等农机化先进技术。
  四是搞好机关、商业和民用节能。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电器和高效节电照明产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待机能耗。商业企业和机关办公等公用设施要积极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改造中央空调系统,加快淘汰落后产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标准。在农村发展户用沼气,积极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
  (三)着力抓好节约用水。一是抓好城市节水。实施城市用水计划管理,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新建和在建工程的中水设施,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积极开展雨水收集利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