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技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着力推进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技术进步。一是大力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我市把新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2005、2006两年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科研立项41项,其中,市级22项、省级14项、国家级5项,支持资金1918万元。以力诺集团、山东华艺集团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精密跟踪、阳光采集传输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山东华光光电子公司研发的半导体二极管发光材料及技术和济南复强动力公司发动机再制造技术、济南锅炉集团的多联产大吨位循环流化床锅炉、山东慧敏科技公司的微纳米高温远红外节能涂料及其覆层技术、济钢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热能资源高效梯级综合利用技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和产品。例如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扎、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水泥行业的水泥窑尾余热发电、窑体余热回收利用、助磨剂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冷三联产技术;化肥行业的造气炉烟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产品,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济钢的二期燃气蒸汽联合发电、十方新能源的垃圾发电、济南化肥的造气炉节能改造等项目已经投产;山水集团的济南世纪创新公司、山东水泥厂的水泥窑尾余热发电项目已经具备并网发电的条件;电机变频改造在山水、化肥、炼油等企业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部分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取得良好效果。
  四、初步建立起了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与100家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把全市每年度和“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进行了分解,初步形成了上下协调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统计公报制度。成立了专门能源统计机构,规范完善了能源统计调查制度,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逐步建立市、县(市)区、重点用能企业3级的能耗统计监测系统,实行定期公报,每半年公布1次各县(市)区、每季度公布1次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成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四是建立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节能项目、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投入。五是实行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认真执行峰谷电价、差别电价、超能耗加价等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规律,引导企业节能降耗。
  五、资源节约成效显著
  (一)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坚持以工业、建筑和交通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突出抓好工业节能。10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3%,冶金、电力、化工、石化、建材等5个行业耗能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9.36%。围绕100户重点用能企业和五大高耗能行业实行能耗定额管理,每年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产品下达能源消耗定额,并对上年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2006年开始,由市政府与100户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和节能工作一票否决制。针对各重点耗能行业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从抓企业能源统计计量、能源审计、建立领导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奖惩制度等工作入手,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基础管理水平。2006年48户列入全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完成节能量48万吨,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年度目标。突出抓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把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查和竣工验收备案5个关口,严格执行新建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全市已建成节能建筑1193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年生产能力达到26亿块标砖,全市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80%,每年可节约能源约10万吨标准煤。重视抓好交通节能。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积极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推进交通节能。
  (二)节约用水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万元GDP耗水量79.91立方米,比2000年降低12%;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0.87立方米,比上年降低4.18%,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健全完善全市节水管理网络体系,加强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2005年计划管理率和考核率达到98%以上。二是实施中水工程。目前共建成中水工程75处,日回用量5万立方米;实施工业企业重大节水项目20余个,日节水94万立方米。三是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全市共推广使用陶瓷片密封水嘴130多万件,6升以下坐便器30多万套。四是开展封井保泉。2005年共关闭深层自备井8眼,浅层井465眼,累计封闭公共供水水源井及单位深层自备井达到307眼,浅层井1700余眼,清理非法洗车点230个。五是实施节水灌溉工程。2005年全市改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2万亩。
  (三)大力推进节地、节矿。一是加强了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年度检查报告制度和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考核制度,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力度,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依法关停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矿山企业。二是加强了建设用地管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从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定额标准、国家供地政策等方面严格把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强化执法监察,加大了动态巡查和办案力度,同时,开展了砖瓦窑场专项治理整顿,关停砖瓦窑场105家,有力地维护了我市国土资源秩序,2005年土地违法案件比2004年下降了25%。四是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我市坚持“优地优用,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充分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双赢”,共向外搬迁企业30家,腾出市区内土地1000余亩。五是认真清理闲置空闲土地。现已查清城市规划区内现有闲置和空闲土地4465亩,其中闲置土地58宗,面积3071亩;空闲土地54宗,面积1394亩。
  (四)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积极推行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94.6%,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到了100%。回收利用各种可燃气体约20亿立方米。积极促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2005年基本建成了200吨燉日焚烧工程,正在建设济南市城肥处理中心,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粪水200吨。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200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清洁生产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