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济政发〔2008〕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南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进入全市循环经济试点名单的6个县(市)区、7个园区和80家企业要抓紧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带头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他县(市)区、园区、企业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制定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配套政策措施,共同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具体问题请及时报市经委。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四月二日
济南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07〕8号)和《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济南市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状况
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市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黄河流经济南市长183公里,是济南市主要的客水资源;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区段店镇睦里闸,境内长度70.5公里,是济南市重要的防洪排水河道;海河流域内有徒骇河、德惠新河两条骨干河道,徒骇河在济南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465.9平方公里,河道长度约60公里,德惠新河济南市境内流域面积为93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约26.7公里。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长达136~157天,寒冷晴朗,雨雪稀少,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多偏北风。夏季为105~120天,天气炎热,雨量充沛,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光照充足,多偏南风。年平均气温13.6℃,1月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年降雨量600-900毫米。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区,平阴、济阳、商河3县和章丘市,截止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597.4万人,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
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76.5亿元,年均增长14.2%,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人均3916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年均增长16.7%,是2000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62亿元,年均增长20.4%,是“九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年均增长17.9%,是2000年的2.3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3.3亿元,贷款余额3259.9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7倍和3倍。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43.9∶46.1调整为7.1∶46∶46.9。工业比重39.1%,比2000年提高3.8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逐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率45.7%,比2000年提高13.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比重41%,高新技术产值比重30.1%,经济外向度16.2%,比2000年分别提高16个、9.9个和3.7个百分点。收入过亿元企业608家。
三、资源环境状况
(一)资源状况。
能源状况:济南市煤田按其地质、地理特征,分属济东煤田(历城区)、章丘煤田(章丘县境)、黄河北煤田(长清区、槐荫区沿黄地带)。赋煤层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内,有14层煤,其中可采煤2~6层,总厚1~5.4米,煤层垂深320~925米,煤的质量较好,属多煤种区,由贫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肥煤等组成。全市含煤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产地16处,保有储量33155.1万吨,远景储量54529.0万吨。
水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7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济南市水资源贫乏和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
矿产资源。济南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其中一些矿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备中型以上规模,是济南市的优势矿产。其中,耐火粘土矿,已探明矿产地6处,保有储量4057.1万吨。石灰岩,全市探明水泥灰岩保有储量12604万吨;熔剂灰岩保有储量27133.8万吨。这两种灰岩为本市的水泥生产、钢铁冶炼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辅助原料。建筑石材优良品种达10余种,其中“济南青”、“柳埠红”、“鲁清红”等多种建材畅销国内外,已探明花岗石产区7处,储量3684.45万立方米。
(二)能源、水资源的消费情况。
能源消费。2005年全市能耗总量241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耗的10.2%。其中,煤炭1901万吨,电力152.78亿千瓦时,石油及制品423.93万吨,分别占总能耗的59.06%、7.79%、24.98%。一、二、三次产业耗能18.13、1491.88、550.1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市能耗的0.75%、61.86%、22.81%;工业能耗1401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耗的58.1%。全市万元GDP能耗1.28吨标准煤,高于全国的1.22吨标准煤,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在全省17市中高于东营、威海、烟台、青岛居第五位;在副省级城市中高于深圳、厦门、广州、杭州、宁波、成都等。万元GDP耗电814.71千瓦时,低于全省的1032.36千瓦时,在全省17市中高于威海、青岛、东营、烟台居第五位;在副省级城市中低于宁波、武汉、深圳、厦门、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06吨标准煤,低于全省的2.15吨标准煤,在全省17城市中高于东营、威海、烟台、青岛居第五位。
水资源消费。2005年,全市总用水量15亿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占9.73%,农田灌溉用水占73.53%,林牧渔畜用水占7%。全市万元GDP取水量79.91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1.7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1.79%;万元农业增加值取水量827.89立方米,节水灌溉率45.64%。
(三)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状况:2005年,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59毫克燉立方米、0.127毫克燉立方米、0.024毫克燉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3倍。全年市区降水pH值年均值为5.66,酸雨量占总雨量的3.6%,酸雨出现频率为2.8%。章丘、平阴、济阳、商河四县(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范围0.056-0.083毫克燉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0.025-0.047毫克燉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围0.019-0.042毫克燉立方米,降水均未出现酸性降雨。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72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91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81万吨。历城区和章丘市,分别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5.6%和20.8%。全市烟尘排放总量3.33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2.47万吨,占74.1%,生活烟尘排放量8626吨,占25.9%。章丘市和历城区,分别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33.1%和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