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发展物流配送,抓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连锁经营企业要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为重点,在企业内部建立比较规范的配送中心,并逐步向社会化的配送中心转变;二是有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可通过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分离原材料供应系统,按社会化要求采购原材料、产成品,并逐步向社会化方向过渡;三是选择有条件的交易市场通过加快信息技术改造和交易方式改革,使之成为辐射广阔、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化采购配送中心;四是根据建设渝东枢纽门户和渝东南第一物流大县的要求,积极推进火车站物流园区建设,完成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评审和选址定位等前期工作。
(六)努力强化“三外”工作,搞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以生丝胚绸、畜产制品为出口龙头,着力培育莼菜、黄连等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创汇,力争全年实现出口贸易1500万美元。强化外派劳务工作,在餐饮、建筑、服装等行业搞好外派劳务输出,积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
(七)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经营,维护商品交易正常经营秩序,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上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县整规办的作用,明确整顿目标,重点对生猪定点屠宰、食品安全卫生、医药广告、音像制品、废旧回收、典当行业等市场经营活动实施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不法经营,维护市场正常经济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充分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产业不是国民经济的从属产业,而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生产和流通一起抓,做到领导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形成合力兴贸的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做到领导、机构、人员、措施“四到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出发,努力为企业搞好服务。县商委、工商局、粮食局、供销社等部门要以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为己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全县商贸工作发展确定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认真研究,细化措施,强化责任意识、目标意识,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同时,县政府办、县商委要对商贸经济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办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形成加快发展、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消费环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针对当前消费市场管理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流通秩序的健康运行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二是优化企业环境。商贸主管部门和商贸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做到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到位,制度、规章上墙,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检查。对在安全稳定工作中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商贸经济在良好的环境中快速发展。三是优化政策环境。除落实国家、市上一系列商贸经济发展政策外,制定出台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根据发展需要和政府财力可能,通过技改贴息、超税奖励等方式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连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支持企业创新品牌、会展促销,鼓励内外资来我县落户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内外资投向我县商贸流通产业。为了加快我县商贸流通设施,县级有关部门要在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审批、建设税费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四是优化办事环境。实行绿色通道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方便新型流通企业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