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内容
县(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建设、系统建设、场地建设和管理机构建设等。
(一)基础数据建设
1.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是指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赖以工作的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等基础空间信息。
县(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分系统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内容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2000,建议有条件的采用1:500;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0.2米。以上数据可基本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需要,又可作为郑州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格数据。万米单元网格是指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依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2005)要求,单元网格分四类12位进行编码,依次是6位市辖区码、2位街道办事处码、2位社区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3.部件数据。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
依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5)要求,城市管理部件代码共有16位数字,分为市辖区代码、大类编码、小类编码、流水号四部分。
4.地理编码数据。地理编码是指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215-2005)要求,地理编码数据类型可分为行政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
(二)系统建设
系统建设包括系统支撑平台、应用软件基础平台、以及无线、有线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等内容。
1.系统支撑平台。系统支撑平台指满足应用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平台环境。其中,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负载均衡、安全设备、大屏幕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GIS平台软件、中间件、备份软件、防病毒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