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工业节能中长期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工业节能中长期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08]9号)


《四川省工业节能中长期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三月四日


四川省工业节能中长期规划

  为促进我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提高我省工业整体竞争力,确保完成全省工业节能目标任务,特制订本规划。

  一、四川省工业节能现状

  (一)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

  1.全社会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2006年,我省能源生产总量为12304.68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的5.57%。其中,生产煤炭7961万吨、天然气153.35亿立方米(含重庆市)、电力1122亿千瓦时(水电696亿千瓦时、火电426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3.34%、26.19%、3.96%。全省人均能源生产量为1.41吨标准煤,比全国人均1.70吨标准煤低17%。

  2006年我省全社会能源消耗12539.73万吨标准煤,占同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9%。人均能源消费量为1.44吨标准煤,比全国人均能源消费量1.89吨标准煤低23.9%。2005年,我省一次能源消费中,原煤占50.9%(全国为68.9%)、水电占30.6%(全国水电与核电为7.2%)、天然气占10.5%(全国为2.9%)、原油占8%(全国为21%)。

  从我省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看,2005年以前每年均存在巨大的能源缺口。从1998年到2004年,年均能源缺口达到了1400万吨标准煤。从2005年起,全省能源短缺形势开始好转,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趋于平衡。

  2006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1.498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2.1%,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1.206吨标准煤/万元)高24.2%,从高到低在全国处于第12位。单位GDP电耗为1213千瓦时/万元,比2005年下降5%。

  2.工业耗能情况。近年来我省工业用能一直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左右。2006年我省三次产业终端用能比例为2.75:71.92:25.33。其中,工业用能8012.66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5%。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8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3.98%,比全国平均水平2.53吨标准煤/万元高11.5%。

  重点行业耗能情况。2006年,在国民经济统计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煤炭、石油加工、造纸、食品、纺织等9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均超过100万吨标准煤,能耗总量达到6682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75.8%。其中,冶金、化工、电力、建材行业能耗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1.7%、18.9%、17.7%、15.7%。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39户企业和列入全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200户企业总能耗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34.3%、33.1%。

  重点城市工业耗能情况。2006年,攀枝花市、成都市、乐山市、达州市、内江市、绵阳市、宜宾市、泸州市、德阳市、眉山市、自贡市等11个市工业能耗超过300万吨标准煤,工业能耗总量为6009.94万吨标准煤,占全省工业能耗总量的81.9%。

  专栏1

  四川省工业能耗比重变动分析

  从2000年到2001年,四川省工业用能量占第二产业用能量的比重大幅增加,由82.65%增加到98.09%,从2002年到2005年,变化较小,均在98.15%处波动。

  从2000年到2003年,四川省工业用能量占总能耗的比重不断增加,到2003年达到86.37%,从2003年到2005年,又不断下降,2005年达到74.81%,2006年达到70.5%。

  专栏2

  四川省工业能耗增长率走势分析

  随着四川省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四川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长,但能耗增长率却并未出现持续增长态势。2002年至2005年,全省工业能耗年均增长率为14.02%。2003年能耗增长最快,能耗增长率达到了25.63%。2005年能耗增长最为缓慢,为3.57%。从整个发展态势来看,2002年至2003年能耗增长率呈上升态势,从2002年的11.57%上升到了2003年的25.63%。2003年以后能耗增长率开始呈下降态势,从2003年的25.63%下降到了2005年的3.57%。

  (二)能源生产消费特点

  1. 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煤炭、石油资源缺乏。我省的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达10327.1万千瓦,居全国第1位;截至2006年底,投运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6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年发电量860.8亿千瓦时,占全国的16.37%。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我省相继建成了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二滩、紫坪铺等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随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加速推进,瀑布沟、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级等特大型水电站已开工建设,到2020年“三江”流域水电投产规模可达到5170万千瓦,我省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水电产业基地。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根据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整个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为71851亿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四川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三级储量合计29897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储量1452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预计2010年新增探明储量将远超规划的3740亿立方米。

  近年来,达州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广元市、遂宁市、德阳市等相继探明整装大规模气田,我省天然气储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气能源生产基地。

  我省煤炭资源储量少、石油资源稀缺,截至2005年底,全省煤炭储量49.17亿吨,仅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48%左右,列全国第15位;全省石油储量289万吨,仅占全国石油储量的0.12%左右,列全国第16位。近年来,我省枯水期电煤供需缺口达300万吨左右;油品自给率极低,98%的原油需求依靠省外输入。

  2.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渐优化,清洁能源比重逐渐提高。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技术、资本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从2003年到2005年,全省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开始下降,2005年下降到70.84%。“十五”时期,我省水电、天然气能源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我省水电占全社会能耗平均比重为26.8%,比全国高19.82个百分点。1997-2005年,天然气占全社会能耗平均比重为12.2%,比全国高9.75个百分点。2005年我省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总和比重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当前,随着一批大型、特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和陆续建成投产,我省已规划建设一批风电、核电、生物质燃油和天然气发电项目,我省将建成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到2010年清洁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60%,清洁能源占全国的比重在目前24%的基础上明显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