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一步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改革与建设。紧紧围绕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全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指导全省职业院校重点建设适应我省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提升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
1.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主动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加强为地方支柱产业、服务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结构。
2.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面,改造老专业,建立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倡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建立起一批以重点(精品)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上发挥骨干和辐射作用;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按职业岗位(群)的发展变化灵活设置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职业院校要把人才需求预测与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对有行业发展需求、有社会效益、毕业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加强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对人才需求饱和、缺乏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专业,减少或停止招生,进行改造撤并。
4.围绕我省培育壮大沿海临港新型重化工业区、闽东南现代工业密集带和内陆地区特色工业带的“一区两带”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农业“三四十”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等沿海地区职业院校重点建设机械装备、汽车、船舶、信息、建材、石化、纺织服装和高优农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相关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南平、三明、龙岩等内陆地区职业院校重点建设林业、畜牧业、园艺业等山区特色产业相关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
(六)进一步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建设一批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实训基地。
1.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在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建设一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开展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在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建筑技术、生物技术、物流、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畜牧等专业领域扶持建设一批中职教育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重点在制造业、电子通讯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技能型紧缺人才相关专业领域建设一批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实训中心、区域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实训教师培训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