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完善县乡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省对县乡财政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普遍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抓好村财网络监管试点和推广工作。积极化解乡村债务,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完善种粮直补和最低收购价等有关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省农村综改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粮食局分别牵头)
8.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扩大流转规范化管理试点范围,在部分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较活跃的地方逐步组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完善仲裁的程序和方法,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修改完善全省统一耕地年产值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分别牵头)
9.推进农村其他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均山、均权、均利到户的目标。稳步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完善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林业融资,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措施,有序推进森林保险,推进林业市场及配套服务建设。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出台福建省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建立完善“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激励机制。完善渔业养殖用海管理制度,实施福建省海域使用补偿办法,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推进渔业用海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拓宽渔业生产融资渠道。(省林业厅、福建银监局、福建保监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分别牵头)
10.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完善粮食市场预警应急机制。继续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解决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加强企业产权重组,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创新粮食经营组织形式。(省粮食局牵头)
11.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站)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扩大“三农”服务中心试点,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专家服务团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将服务平台延伸到村、户。抓好基层供销社、社有企业、联合社改革,搭建农民合作经济的服务平台、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服务平台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经营形式,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村一品”。坚持和完善干部驻村任职制度,增加对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的专项补助。(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环保局、省综治办、省供销合作社分别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