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宁德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市内水系极为发育,河网密度大,水系短促,河床坡降大,多狭谷曲流,除古田溪流入闽江外,其它水系均独流入海,属山溪性河流。区内较大河流有古田溪、霍童溪、穆阳溪、交溪等,均源于区内,且水系网型式多呈树枝状,尤以次级支溪表现更为显著。

  二、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灾害分布及特点

  本市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的特点。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类型地质灾害。

  1、滑坡

  本市滑坡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的特点,在各县(市、区)都有分布,特别在海边、河边、山边、房边及一些人为诱发因素比较多的地方更是频繁发生。

  2、崩塌

  多发生在切坡建房的房前屋后,修建公路等陡坡处,以及水库库区沿岸。

  3、泥石流

  本市泥石流主要形成于坡度较大的沟谷或山坡地带。主要为陡峻的斜坡岩土体等松散物在大雨、暴雨期间,失隐发生崩塌、滑坡,下滑的岩土体与较大的地表经流融合而形成泥石流。

  (二)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的因素

  我市地处中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受自然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如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降雨及地下水、建设工程活动等。据我市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连续暴雨和高强度大暴雨是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同时不规范工程施工和削坡建房、采矿、修筑公路等工程活动,也是造成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

  (三)2007年地质灾害情况

  2007年我市连续遭受“6.11强降雨”和“帕布”、“蝴蝶”、“圣帕”、“韦帕”等多次台风暴雨的影响,全市共发生大小地质灾害194起,其中滑坡74起,崩塌108起,泥石流6起,地面塌陷5起,地裂缝1起,因灾伤亡人数14人。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临灾转移各地灾点群众约15万人次,成功预报3起突发性地质灾害,避免可能发生人员伤亡117人。同时,各县(市、区)开展了地质灾害补充调查工作,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

  三、2008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2008年气象预测

  1、根据宁德市气象台预测,我市本年度降雨量为:

  春季(3-4月):预计春季总降雨量略少,3月偏少,4月略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