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被评部门和行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评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先进单位,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等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条件。对于群众满意度较低、排名靠后的单位,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对于连续两年群众满意率低、排名靠后,或社会反映强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得不好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九条 社会评议代表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行业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被评部门和行业的监管或服务对象中产生,由公开办选聘和培训。社会评议代表一般实行一年一聘,根据需要可以连任。评议代表在聘任期内不得兼任被评部门和行业自聘的评议代表或政风行风监督员。评议代表所在单位应对评议代表的工作给予支持。
第十条 社会评议代表须具备以下条件: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工作经验;实事求是,联系群众;遵纪守法,公道正派;身体健康,能够保证一定的时间参加社会评议活动。
第十一条 社会评议代表的主要职责:了解被评对象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参加评议大会,发表评议意见;参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问卷测评;配合政府信息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督促被评部门和行业落实整改等。
第十二条 社会评议应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1.严禁编造、隐匿或违规销毁评议资料;
2.严禁篡改统计数据或评议名次;
3.严禁用不正当手段拉票买票;
4.严禁接受被评者安排的请客送礼、娱乐活动和旅游考察等;
5.严禁利用评议之便向被评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6.严禁违规向被评者提供投诉举报问题的单位或人员情况;
7.严禁刁难或报复投诉举报单位或人员;
8.严禁其他故意损害评议工作的行为。
第十三条 参与组织实施评议工作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被评单位违反规定的,直接列为年度评议不合格单位,同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社会评议代表违反规定的,取消评议代表资格,情节严重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市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200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三条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监察局牵头协调、政府信息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行分级负责、下管一级的制度。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的结果,将作为评定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工作实绩考核、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章 考核方法和程序
第六条 考核采取平时记录打分与年底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承担考核任务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建立考核记录,并进行单项打分;年底,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平时的考核记录、各单位工作总结及社会评议情况等,进行综合打分。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 考核打分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凡出现下列情况,按规定进行扣分:
1.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不健全的,扣5分;
2.未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每缺一项扣5分;
3.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外网)的,扣10分;
4.未制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的,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