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意见


  4、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以推进农村科普示范工程和提升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

  进一步实施农村科普致富示范工程,每年创建10个以上市级科普致富示范村,各县(市、区)每年各创建10个科普致富示范村,在全市打造一批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先进村级党组织,做大做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带动能力强、服务农民的龙头企业、农技协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批示范作用强、覆盖面广、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科普致富示范基地,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培养一批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经常性的、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技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等。建立健全以各级党校、农村函授大学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重点的培训网络,开辟高校、职校、夜校等参与培训的渠道。全市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接受不少于1次的实用技术培训,掌握1项实用技术。分期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培训。大力开展农村科普宣教活动,通过“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特色科普宣传活动和科普报刊、广播电视、科普网站、科普展板等科普园地,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意识,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反对愚昧的新风气,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组织网络、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农村科技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和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实施农业专家服务团、“科普大使”组织与科普示范基地、农函大培训点、基层农技协对接工程,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专业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形成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长效机制。

  5、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提高再就业能力为重点

  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把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宜春精神的主要内容融入“科教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学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推动社区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推进社区科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围绕每年的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统筹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 加强科普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健全街道、社区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建立社区科普工作长效机制。依托各级学会的科普专家和各级“科普大使”队伍与社区建立定向的服务机制,形成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骨干队伍。培训志愿者,吸纳有专长的科普志愿者,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我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学校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优化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级科协、技协和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等社团、机构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培训,提高城市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加强企业职工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型、复合型和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使用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广泛开展操作比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厂会协作”、“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