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会展业。强化会展业的区域特色,建设、改造一批会展设施。建设山西国际会展中心、晋中市山西名特优会展中心、平遥古城会展中心,改造山西煤博馆、山西展览馆;办好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设立传统饮食文化产品展和土特产品展(省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建设厅、省国土厅、省煤炭局、太原市人民政府、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配合)。
(十四)中介服务业。建设与先进省份乃至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框架。发展职业中介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文化艺术经纪代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市场交易中介,发展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等信息咨询服务,发展专业性团体和行业性团体等自律性行业组织,完善公证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等法规、财务服务,不断提高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管理服务等市场监督鉴证服务能力,建立并完善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重点发展工程咨询、房地产评估、高新科技、资产评估、法律、会计、审计、质量认证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扶持经营规模和业绩在同行业排名前列的中介机构向集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省工商局牵头,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劳动保障厅配合)。
(十五)商贸流通业。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点、集散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批发市场;建设为煤炭采掘业、高载能工业提供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专业市场,以及高载能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好煤炭、焦炭、粮食和农副产品等现货、期货市场。打造各具特色的商贸集聚区,在太原发展商贸集聚区,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中心,适时发展中心商务区,推进老字号聚集的商业街建设,支持超市、连锁店扩展规模;在大同、阳泉、运城、长治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和新兴商业街区;其他中心城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购物、文化、餐饮、娱乐聚集区;继续大力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便民店和邮政物流农家店,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发展满足本地群众生活、文化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商贸集聚区。培育新型业态,重点培育20户不同行业的连锁龙头企业。抓好批发零售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做好定点屠宰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省商务厅牵头,省建设厅、省工商局、省邮政局、省供销社、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十六)餐饮业。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多层次、特色化的餐饮业。建设太原美食城,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面食节;以大同、平遥、运城、长治等市为中心,形成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四个各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区域;在浑源、右玉、河曲、代县、五台、定襄、宁武、吉县、洪洞、永济、昔阳、左权、太谷、陵川等旅游地,规划建设反映地方特色的饮食街区。大力发展大众餐饮,重点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抓好餐饮业节能降耗工作(省商务厅牵头,省建设厅、省工商局、省旅游局配合)。
(十七)酒店住宿业。强化星级饭店推广,在大同、运城、太原等市新建若干个五星级酒店;分档次发展各类酒店,在主要旅游县城、景区服务基地,加快大众经济型饭店的改造和建设,发展中低档经济型酒店、特色休闲度假饭店、主题酒店、公寓式饭店等(省旅游局牵头,省商务厅、省建设厅配合)。
(十八)房地产业。健全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力度,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形成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省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配合)。
(十九)体育健身产业。加快发展体育彩票、体育转播、体育广告、体育培训和体育用品等相关产业。建设好省体育中心、运城市体育馆、大同市体育健身中心、长治市体育中心、晋城市跳水馆、朔州市体育馆、临汾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搞好居民健身区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赛在北京、游在山西”主题旅游活动(省体育局牵头,省旅游局配合)。
(二十)社区服务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新建或改造35所县级综合医院、90所县级中医院、85所县级妇幼保健院、350所乡镇卫生院和20000个村卫生所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建或改造14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各种所有制主体采取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机构,开展敬老、养老院建设试点;发展家政服务、保洁服务、保安服务等,在中心城市建立家政服务网络中心,重点扶持10-20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诚信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促进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扶持10-20个物业管理集团;推动社区商业建设,合理布局网点,完善服务功能,重点发展早餐店、大众浴池、社区便利店、标准化“放心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站等便民网点(省民政厅牵头,省卫生厅、省建设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商务厅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