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明确《山西省服务业“十一五”时期发展大纲》中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各领域的重点项目,力争通过一批重大项目的发展、转化、吸纳,带动全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五)旅游业。突出太原、大同两个中心城市,培育大运、太行、黄河三条旅游经济带,打造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古建宗教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五台山、云冈石窟、恒山、顿村温泉、宁武管涔山、雁门关新旧广武等景区;在搞好佛教古建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培育边塞文化、文化艺术、避暑度假、生态旅游等亮点,建设复合型旅游精品干线,2008年底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精品旅游线路。晋商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平遥古城、绵山、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景区,突出晋商文化民俗主题,带动发展太岳山风光、吕梁山风光、工业旅游、城市旅游等。寻根觅祖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洪洞大槐树、关帝庙、尧庙-华门、永乐宫、运城死海、鹳雀楼、历山等景区,围绕“黄河魂、中华根”主题,建成以寻根祭祖为主体,兼顾开发康体疗养、民俗、黄河风情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太行山水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壶关太行大峡谷、平顺太行水乡、阳城皇城相府、陵川王莽岭、平顺天脊山、阳泉翠枫山、盂县藏山等旅游景区,建成以“太行山水、中华脊梁”为主题,以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康体运动、自驾车旅游等为辅助的复合型精品线路。黄河文明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黄河壶口瀑布、临县碛口、偏关老牛湾、河曲娘娘滩、太子滩等景点,以“黄河风光、黄土风情”为主题,建成集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精品线路。红色经典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黎城县黄崖洞、灵丘县平型关战役旧址、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等红色景区。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线路建设要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用文化产业嫁接旅游业。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民歌、舞蹈、戏曲、剪纸、皮影等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培育大型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加快旅游支线公路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规划建设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提高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要素的综合配套能力(省旅游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配合)。
(六)文化产业。建设好山西省大剧院、图书馆、科技馆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好吕粱市图书馆、阳泉市文化中心、朔州市图书馆、长治市新闻大楼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搞好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培育一批文化产业企业和企业集团,推出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品牌;完善和提升省级艺术表演场所的服务功能,新建和改扩建文化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尽快填补市、县两级无文化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基础文化设施的空白,加快乡村综合文化站建设,抓好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书屋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型文化活动,继续办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五台山国际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有重点地抓好一批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建设项目,扶持文化精品、原创领域、民间艺术、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省文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局配合)。
(七)交通运输业。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体制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运输方式多样、点线面衔接、集疏运配套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铁路方面,建成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朔准铁路、北同蒲韩家岭至原平等新线;完成大秦线、南北同蒲、太焦线、邯长线等扩能改造;推进运城至三门峡、和顺至邢台、镇城底至兴县、大同至太原至运城至西安快速通道建设;建设太原、大同、侯马北枢纽联络线工程;完善静乐至岚县、沁源至安泽至洪洞等与国铁相配套的20个地方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建设配套大型煤炭集运站。公路方面,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00余公里,建设长治至临汾、忻州至保德、大同至呼和浩特等21个高速公路项目;改造干线公路5000公里,重点建设晋祠至古交、孝义至兑镇等11个运煤公路项目,建设忻州、吕梁、运城、临汾等4个沿黄公路项目,长原线五台至原平、207线方向岭至潞城等旅游干线改造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5万公里以上。民航机场方面,改扩建太原机场,改造大同机场、长治机场、运城机场,新建吕梁机场、五台山机场。客货运输站场方面,建设煤炭、冶金、化工等基础能源原材料专业运输站场,重点建设不锈钢物流集散中心;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等专用站场;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委、省交通厅、太原铁路局、省民航机场管理局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