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防教育与文化教学结合渗透工作纳入中小学各类文化学科教学计划,确保“进课表”。小学在制定语文、数学、思品等各学科教学计划和课表时,针对各个文化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结合渗透开展国防教育的具体目的与要求;初中要把语文、数学、政治、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等中的显性和隐性国防教育内容加以系统梳理,对各个文化学科教学计划提出相关要求,并在学科教学时适度延伸、适度突出、适度强化。同时,中小学都要把《国防教育基本常识》中未能在各类文化学科教学结合渗透的内容纳入地方课程,统一安排相应课时进行讲授。
规范国防教育与中小学文化教学结合渗透的内容,确保 “进教案”。小学阶段主要将国旗、党旗、军旗、国徽、国歌、版图、领土(领空、领海)、边防(海防、空防)、主权、常规兵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及高新技术武器知识、反侵略斗争历史知识、军史知识等内容结合相关文化教学进行;初中阶段主要围绕国防常识及简易技能将国防与战争、国防法规、国防义务、国防简史、国防政策、国防力量、“三防”、周边国家关系等常识及轻武器射击、战场简易救护、野外生存、军事技能训练等内容结合相关文化教学进行。中小学要结合本校特点,编写结合渗透的校本教案。条件成熟时,市教育局要组织力量,在校本教案的基础上,编写中小学国防教育结合渗透的地方教材。
抓好国防教育与中小学文化教学结合渗透工作的互动,确保“进课堂”。各类学科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传授国防知识,要从教案准备、课堂讲授、上课提问、作业布置及批改、测试等方面有意识地加以体现。结合教学时要自然贴切、深入浅出、融合贯通,引导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感受科学文化知识在国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爱国报国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青少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基础知识教育。
三、不断提高和巩固中小学国防教育与文化教学结合渗透工作的成效
为推进国防教育“进课表计划、进校本教案、进相关课堂”,提高结合渗透的成效,中小学要增加图书室、阅览室国防教育书籍、报刊的订阅;校园网络要设立
《国防教育法》宣传、军事常识普及、国防教育“三进”等栏目,交流国防教育学习心得,不断提高国防教育结合渗透整体水平。
依据中小学课堂国防教育渗透的相关内容,统筹安排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全民国防教育日、清明祭扫、寒暑假等时机,开设国防教育主题班(队)会,组织参观英模故居或当地驻军、祭扫烈士陵园、慰问军烈属、举办军事夏(冬)令营或军训活动,体会今日幸福源于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体察军营生活和军人风采,感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国与强兵统一的至关重要,强化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 “居安思危”、爱军习武的国防意识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