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出口名牌发展扶持政策,加强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与应对,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机电、船舶、水产品等优势产品扩大出口。用好用足进口设备免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进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我市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切实转变招商理念,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投资规模大、节能环保和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努力实现择优择强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围绕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和产业集群培育筛选、储备一批重大招商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推介活动,强化跟踪落实,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到资率。
(五)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生态市建设规划,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节能降耗工作,加强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围绕推进10大节能工程,争取专项资金扶持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加快发展能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的引进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测和管理,抓好大唐火电厂二氧化硫动态监控系统的联网和皮革等行业脱硫治理项目实施。推进古田鳌江、福鼎照兰溪、三都澳等重点流域与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城市内河污染治理,加快市、县两级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及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调整优化生态功能区划,推进周宁、霞浦、屏南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抓好生态保护林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重要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水口库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系列项目实施,打造绿色宁德。主动对接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积极争取将环三都澳区域列为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推动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六)着力民生着力民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着力组织实施“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科技专项,加快建设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和八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抓好技术创新型企业试点,扶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继续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训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推进宁德师专、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市博物馆、市电影院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与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市医院搬迁、市中医院扩建、市中心血站迁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空白点”行政村卫生所建设。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宁德市体育中心二期、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实施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