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构筑开放式的“一个中心两条产业带”的县域产业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带动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着力实施政策引导、投资推进、园区集聚、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大企业培育、流通先导、人才支撑等八大工程,引导沿海、山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与实施一批促进产业集聚与升级的生产性项目,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注重强化县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加快推进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园区进行跨县域延伸,促进沿海、山区结对挂钩共建“飞地园区”,形成山海联动、互动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办法,持续开展“三比三看”考评活动,形成抓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速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实施“十、百、千、万”主体工程及“623”配套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良种推广工程和丰收科技工程,落实好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等重点增产增效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做大做强茶叶、食用菌、水产三大产业为重点,突出抓好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五新”推广、“强龙”工程,推进农业生产品牌化和产业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六千”水利工程,实施旱片治理2-3片,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扶持建设10个以上集镇供水工程及一批农村人饮工程;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快病险水库、海堤除险加固、避风渔港、沿海防护林及生物防火林带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力争用一年时间完成农村道路硬化任务;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和农村沼气工程,建成户用沼气池5000口。加强对农业技术和流通加工领域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联动网、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资供应网络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努力保持工业快速增长。认真研究与衔接国家、省相关产业政策,加速推进工业整合集聚提升。重视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的策划、引进,加快火电、核电、造船等项目实施,力争钢铁、石化等临海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注重发挥“6?18”平台作用,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升级,重点抓好100项新增长点、100项重点技改项目和一批技术对接项目实施,强化品牌创建,引导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食品、建材、制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争取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着力构建工业发展平台,狠抓8个省级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链延伸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强化单位面积投资、产值、环保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工业园区向专业园区转变,提高聚集效应和集约化发展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