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

  以湟水河和黄河沿岸为“两轴”,沿线六县做为“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轮”的加快运动提升和承载地区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有机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畜禽水产品成品半成品加工,开拓外销市场。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促进农业增产,帮助农民增收。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相结合,工业基础和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相结合,市场和招商引资相结合,政府推动和争取产业布局相桔合,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工业强区战略,扩改做大一批工业企业,整合做强一批工业企业,引进和新上一批工业项目,努力将农畜产品加工、建材、铝产品加工、煤焦化、高载能、酿造等工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自然风光、民俗、古迹、宗教特色、开发建设旅游点,优化旅游观光精品的路线,接纳西宁等城镇“双休日”休闲游。建立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繁荣服务业,大力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和完善设施水平,为产业集聚提供条件,建设东部卫星城镇群,使海东成为全省东部经济区中的重要一部分。大力培育黄河经济带,加快水、电、旅游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

  在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方面,打好五个攻坚战。一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千方百计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二是打好教育攻坚战。把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和全民素质放到优先位置,突出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技术教育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教育。三是打好人口攻坚战。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四是打好卫生攻坚战。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强化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大力普及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五是打好社会就业攻坚战。积极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转移渠道,努力减少农业人口,提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第三章 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重要任务,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以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主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海东。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循序渐进,试点引路,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农民公平享有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搞好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沼气利用、设施农牧业、农村公路等建设项目。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服务水平,抓好广播电视、电话等的进村入户进程。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多途径、多形式转移农民。整合扶贫资源,全力抓好扶贫开发,努力减少贫困人口。以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农民新居建设工作,使农村住宅中砖混结构住房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二、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