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
(一)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在全市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水稻机械化栽培配套、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家畜粪便干湿分离、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柑桔生物防治、秸秆气化沼气、毛竹竹腔配方针注施肥、高产良种油茶丰产组装等10项成熟的实用技术。继续从高校、科研所和市县两级涉农部门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二)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立足于“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建立健全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抓好50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扶持力度,改善工作条件,完善服务设施,提高人员待遇。逐步建立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专项基金,并在安排科技计划和项目时向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倾斜,重点支持农村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和农村信息化服务。
(三)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村级防疫网络,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切实抓好免疫工作,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着力提高免疫水平,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的免疫密度要达到100%,鸡新城疫的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加强免疫示范村的建设,每个乡镇建立2个以上的免疫示范村。继续实施植保工程,强化重大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加强植物疫情监测防控,严防有害生物入侵。
(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完善抗灾防灾工作预案,进一步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和气象科技的服务能力,切实做好多普勒天气雷达布点争项工作,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及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完善水雨、冰雪情信息查询软件,建立测站基本信息库,提高水文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信息社会共享。
(五)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信福工程”,加快和支持赣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扩建和兴市工作。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农家店服务能力。鼓励商贸、粮食、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利用、邮政、医药、文化等企业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
(六)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抓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建设,认真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重点培养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村组织干部等。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培训10.4万人,其中:“金蓝领”工程培训7.4万人、“阳光工程”培训2.8万人、“雨露”计划培训0.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万人。认真落实“三支一扶”计划,选拔招募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鼓励高校农林水类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