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制订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探索“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鼓励农资龙头企业直接到农村设立经营网点。加强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及产地实行全面监测,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行农产品包装标识化,对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实行监管,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全部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和营销档案,确保获得认证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面达60%。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防疫,着力解决防疫工作的各项经费,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全面达标,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建立创建品牌财政奖励机制,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培育名牌农产品,积极申请一批农产品地理证明商标。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2008年投资6亿元,重点解决淮河、里下河流域的内涝问题,突出抓好灾后应急治理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山丘区水源建设、圩区治理和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组织实施好国家补助的10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办法,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积极探索以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整合国家农业开发土地治理、世行项目、亚行项目、黄河故道治理、丘陵山区开发等项目资金,创新投资开发模式,2008年投资2亿元,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2万亩、高效农业规模示范基地6万亩,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个5000亩以上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加快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服务能力,确保2008年机械化种植水平达32%以上,组织跨区作业机具8000台次。落实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

  (五)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实施方案,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农业保险,确保全市三麦、水稻承保面均达80%以上,能繁母猪承保面达100%。完善县级财政补助、市级财政奖扶机制,继续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对达到一定承保规模的乡村予以奖励。积极探索以救济、援助等方式,帮助特困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特困农户交纳保费。认真做好因灾受损农户查勘理赔工作。

  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