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省农业厅将2008年作为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年,广泛深入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我市将在全市各县(区)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每个县(区)都要建立一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集成创新高产栽培模式,示范带动粮食平衡增产。各地农业部门要把高产创建作为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中心工作,作为科技兴粮的关键举措,作为行政推动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强化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组装配套,全力以赴做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同时,继续开展好助农兴粮“一五一”专家挂牌服务、“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等活动,继续实施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免耕栽培、有机质提升、机械化作业等项目。
(五)抓好重点项目实施
要总结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进一步推动促进粮食生产各项重点项目的实施,扩大活动影响。一是要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其他粮食作物上的应用范围;注重提高节本增收效益,努力构建全市不同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的施肥模式;积极引导肥料生产和营销企业积极参与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不断加大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典型经验,不断创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和工作机制。通过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不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二是重点推广超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以抛秧、免耕抛秧、直播为主的轻型节本增效技术,积极示范无盘抛秧新技术。在保持机耕、机收作业较快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机插示范。三是重点加强对粮食大户培训和指导,通过大户带农户,提高实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六) 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快推进粮食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逐步建立粮食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体系,扩大粮食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同时,创建有基础、有影响的县级产地品牌,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基地创立名牌产品,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加大莲花国家级绿色大米基地县的创建力度。二是加大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度。重点培育、扶持大中型大米加工企业,扩大生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知名度。培育和发展水稻产业合作组织, 加强产销衔接, 提高服务能力。鼓励发展2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大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粮大户的示范和带动能力。三是加快“一村一品”的建设。重点加强优质和特色品种的发展, 加快基础好、积极性高、基层组织能力强、组织化程度高的乡、村的发展。四是强化信息引导和服务,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产销对接,促成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动发展关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