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七)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创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确立一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基地,选聘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成功人士作为德育辅导员。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职业学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八)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单纯重视学历教育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重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九)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各县(区)要设立职教教研室,配备职教教研人员,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科研、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抓好“一化两率先”工程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标准和制度。
(十)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类职业学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同的职业技能鉴定时,可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切实抓好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最后一学年可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加强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大力推进职校与行业、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术合作,加强产教结合、农科教结合,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职业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需要,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五、加快办学体制与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