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城乡一体,大力度推进。到2010年,市域范围新建绿色通道1万公里,营造以高大乔木为主体,乔、灌、藤、草合理配置的各类森林绿地52.5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8.6%提高到52%。全面提升沿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沿主要水系旁,沿重点台塬坡面,沿城镇、村庄周围等“四沿”区域绿化美化水平。初步构建起道路、水系、农田林网化,城镇园林化,台塬坡面森林化,农村生态家园化的高品位、近自然的现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沿路沿街林网林带、北坡南山绿色屏障,使森林走进城市,让市民享受自然。
(二)具体目标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共41项,核心指标29项,结合我市实际,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具体目标是:
1、全市森林覆盖率由48.6%提高到52%(其中,山区达到70%以上,丘陵区达到45%以上,平原区达到25%以上)。
2、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3、九个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重点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农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农田林网覆盖率达10%以上。
4、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绿化率达80%以上。
5、河流、湖泊、渠道等水系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绿化率达80%以上。
6、突出乡土树种的培育应用,乡土树种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量的80%以上;城市森林近自然度不低于0.5.
7、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
8、积极开展湿地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建设生态科普宣传基地2处以上。
三、规划布局
(一)全市森林生态网络布局
“森林城市”创建立足地域特征,突出城乡一体,按照“一轴”(即以市区为中心,沿渭河两岸、南北两山拓展的带状生态建设区)、“两山”(即秦岭-关山生态公益林区和千山黄土丘陵沟壑区)、“三网”(即市域内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多点”(即市域内50个重点镇的园林城镇建设和900个行政村的生态家园建设)布局,全面实施森林生态建设。
(二)城区森林建设布局
城区森林建设,按照《宝鸡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规划》,实施“三横”、“三纵”、“多核”、“多廊”布局,在市区和近郊形成“北坡南山绿色屏障、渭河两岸绿色走廊、道路水系绿色林网”相互辉映的“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依山傍水”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