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1、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战略,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知识产权的生产、申报、转化、交易,使知识产权和资本有机结合,迅速形成产业化,2008年申报专利400件以上,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至3家,省名牌5至7家,中国驰名商标1至2件,省著名商标12件,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0件以上。
2、构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创新服务载体,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孵化、技术推介、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化工、烟酒食品、现代农业六大领域,抓好5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和10个重点科技产业园建设。
(七)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区域的管理,鼓励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使用,鼓励推广应用新能源,推广清洁生产、能源合同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支持风电、小水电、退耕还林、废气回收等项目申报国家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加快污水、垃圾等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四沿绿化、北坡南山绿化治理、长治七期生态恢复;渭河流域防洪暨生态综合治理、千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牛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抓好城镇绿化和生态示范县镇建设,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示范市。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实施陇县、麟游、太白三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建设千阳、凤翔2县职教实训基地,启动建设 5个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点。
2、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全社会就业容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拓宽就业空间;加大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重点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示范性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和实训基地;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就业信息网及公开发布系统,规范劳动力中介服务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塑造一批劳动力品牌,建立一批务工基地。
3、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设施,扩建1个县级敬老院和12个乡镇敬老院,建成10个城市社区养老中心,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农村特殊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行城镇居民和少儿基本医疗保险,加快建设宝鸡市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宝鸡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医疗救助标准、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困难群体生活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