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17、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扩大农机作业面积和领域。落实对农机作业服务的减免税政策,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继续免征养路费,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市、县(市)区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扶持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队发展。2008年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1%。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引资发展农机制造业。加强农机监理工作,加大农机安全经费的投入,促进安全生产。
  18、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农村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稻鸭共生、稻鱼共生、茶园养鸡等无公害农业新技术,开展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三北”地区植树造林,搞好“村村通”道路绿化,全市完成植树造林20万亩。积极争取并启动省级扶持的低产林改造项目,通过5-7年努力,全市力争完成低产林改造70万亩。抓好“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各类影响环境项目的审批,加强汉江流域及其支流的水污染防治,努力实现丰江五河”(汉江、南河、北河、小清河、蛮河、唐白河)按功能区划达标。
  六、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19、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科研教育资源,着力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农业科研试验设施平台、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平台,加快建设“鄂西北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建立120万亩的花生、油菜、小麦和干红辣椒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力争亩产提高5%以上,示范基地农产品认证为绿色食品。加大对优质良种、配方施肥、轻简化栽培等重点技术和高效种养模式的推广力度,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五大作物高产优质创建活动,市政府对优胜单位进行奖励。实行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制,选择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好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帮助工作。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尤其增强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探测和预警能力,创新气象信息发布途径,提高气象服务农业的水平。
  20、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加大防疫经费投入,强化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督。加强畜禽标识工作,建立动物防疫保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加强重大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全市建立100个监测点,逐步建立村级植保员队伍,发展专业化植保机防组织,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