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三、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8、支持培育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担保规模,为龙头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亿元以上。加快资产重组步伐,推动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搞好资源整合,促进大米、麦面、茶叶、蔬菜、酒类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坚持市领导包扶重点龙头企业制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紧密性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方式,搞好品牌建设。重点培植万宝、鲁花、奥星、祯德等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积极支持梅园、襄大、大山、金华等过5亿元的企业,2008年争创2个以上中国名牌农产品、3-4个湖北名牌农产品,新增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
  9、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以打造100亿元市级食品加工园区、200亿元食品加工大市为目标,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加工园区建设,搞好园区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力争2-3年内见成效。鼓励本地企业发挥自身在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向食品工业园区投资。制订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支持中粮、光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樊发展。加快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襄樊由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加工大市跨越。
  10、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全市200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市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对运作规范、带动力强、覆盖面大、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2008年重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申请承担国家涉农项目。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的带动作用,搭建农民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四、加大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力度
  11、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加大“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工程”等培训工作力度,加强部门协调,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的目标。积极培育“宜城的哥”、“枣阳焊工”等劳务品牌。加强信息引导和驻外省、市劳务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协作,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积极破解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进一步消除阻碍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建立公平就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县(市)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劳务品牌打造、劳务基地建设以及跨区域维权和服务等活动。
  12、引导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各地各部门要关注劳务经济发展,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制定有利于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总结和宣传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劳务创业之星”评比表彰活动。积极打造创业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