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开展企业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和宣传
(九)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救援和互救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特种作业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使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全面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常识,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应急救援技能,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的职责分工
(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企业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辖区内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督促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七、加强企业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十一)要加大对应急管理的投入。各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要切实加大对购置应急物资的投入,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高危行业企业要积极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