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当登记而未经登记的;
(三)亲本或者原种不合格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生产商品种子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当年生产的品种、地点、面积、技术力量等资料报当地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备案。
种子生产应当建立规范的田间生产档案。每一批(次)种子生产档案保存期至少为3年。生产档案的格式由省种子管理机构制定。
第五章 种子经营
第二十四条 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审查后,报有审批权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种子经营者凭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
第二十五条 农民出售、串换自繁自用剩余种子的,应当接受种子管理机构的检查和管理,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出售、串换的种子只能是当地推广的常规种子;
(二)出售、串换的种子不得超过当年自用种子数量;
(三)出售、串换的种子质量合格,品种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第二十六条 经营不再分装的原包装种子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委托代销种子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
(二)种子经营人员应当具备种子鉴别和使用的基本技术知识,并经种子管理机构考核合格;
(三)有必要的种子保管和贮藏条件。
经营不再分装的原包装种子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委托代销种子的,应当到所在地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备案,领取种子经营备案书。经营备案书应当放置在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
第二十七条 种子代销者应当按照委托者所提供的品种和数量代销,不得超委托范围经销。禁止种子代销者再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种子或者将种子拆包销售。
第二十八条 委托印制种子标签的,应当向承印者出示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检疫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未出示的,承印者不得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