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档次。大力推行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经营(种养殖基地)“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引导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电子监管、视频监管措施,提高绿色通道、快速核放企业的数量和放行率。围绕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努力扶持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产品扩大出口。加强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尤其要加强重点工程成套进口设备跟踪检验、外商投资财产的鉴定、评估,维护焦作经济利益;加强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废物原料、旧机电产品进口备案制度,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四)提高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和处置能力。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防范和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研判、妥善处置,准确披露、总结改进。重点加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食源性疾病防治等工作,尤其要防控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群体食物中毒事件。重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强标准、计量和认证认可技术基础工作。加快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进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产品、管理、服务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健全我市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计量保障体系。加强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特别是食品和农产品认证认可技术基础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六) 着力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加快检测机构建设步伐,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一批基层急需的检测设备,全面提升对食品、高新技术产品、节能环保产品以及与安全相关产品的监督检验能力。充实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和环境质量监督技术机构。加强检测检验市场监管,整合检测资源,加大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力度,提高技术机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
(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完善质量信息发布和质量投诉维权信息系统,形成全方位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标准文献信息库、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信息库和国外技术贸易性措施数据库,为企业改进质量、扩大出口提供全方位质量信息服务。
(八)加强质量队伍建设。推行质量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质量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人才交流,培养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培养基层实用技术人才。
五、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强化市场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