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积极贯彻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系。
(七)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三项活动”(即质量改进、降废减损和QC小组)。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通过质量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质量来保持产品的畅销不衰;通过降耗减损,提高投入产出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通过QC小组的质量管理活动,调动广大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职工素质,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
(八)建立和完善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职工的调动、提升、晋级、奖励或惩处的重要依据。内部分配应实行以“质量否决权”为主要方式的个人收入分配与质量挂钩制度。
(九)努力培育企业质量文化。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注重企业质量信誉的形象建设,形成生产经销优质产品光荣,生产经销不合格产品耻辱的良好风气。
四、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全面加强质量监管
(一)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针对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畜禽产品、进出口产品和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等重点产品,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单位,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集中地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二)认真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以食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对涉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产品,进一步加大抽查力度。实施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风险评估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产品严格实施召回制度,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强化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对违法行为的不良记录制度。对工程质量违法行为和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建设主体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监测,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重点服务行业实行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