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展“延边青年创业行动”。以扶持青年创业为主线,以开发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和组织网络,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体系,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在创业中建功成才,力争年内将青年创业扶持资金在200万元的基础上扩大到400万元。
5.开展“民企系三农,共建新农村”实施年活动。按照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统一安排,做好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搞好协调服务;继续抓好“关爱员工、保障权益”等活动;在全州会员企业中开展“促进就业、保障权益、构建和谐企业”考评活动,引导和推动全州会员企业积极安置就业。
6.开展“五送两促三进”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简称“523”活动)。“五送”即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信息、送项目、送技能、送岗位。“两促”即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解放思想,转变“等、靠、要”陈旧观念,树立新的择业就业观念;促进下岗失业人员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三进”即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进民企、进社区、进外埠就业创业。
(二)深化“五个一批”,扩大全民创业促就业成果
1.培养一批创业骨干。以创业培训“515”工程项目为载体,每个县(市)认定1至2个创业培训机构,按照SYB培训模式建立师资队伍,专门开设创业指导专家培训课程,保证创业小老板和下岗失业人员全部接受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实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目标。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人数达到4000人,创业成功率达到50%。
2.征集一批创业项目。通过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并经过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评估论证创业项目,对每个创业项目的投资规模、成本核算、市场发展前景等指标进行评估和预测,形成评估分析报告。将市场前景好、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汇编成册,通过创业项目展示活动等形式实现与创业者对接。在人力资源市场开设“创业项目展示区”,常年展示推介创业项目。每季度开展一次“创业项目推介手拉手活动”,并推选出8个优秀创业项目。
3.建立一批创业基地。11月底前,州及八个县(市)分别新建1个创业孵化基地,每个基地要能容纳中小企业50户左右,每户可提供就业岗位5人以上。年底对新建创业孵化基地进行考核、评估,并上报一批由省命名的创业促就业孵化基地。
4.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各县(市)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创业项目向创业成果的转化。要通过举办创业项目洽谈会、对接会和创业成果展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创业者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大力推广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创业成果,促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深入开展。
5.宣传一批创业典型。各县(市)要对去年评选出的创业促就业带头人进行广泛宣传,做好典型的培树、总结、推广工作。同时利用组织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月”、“宣传周”、“联动日”的有利时机,与新闻单位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各牵头部门要培养各自创业典型,大造舆论,更新群众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吸引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鼓舞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创业活动之中,不断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