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多领域的机械化水平有提高。以蔬菜生产、禽畜饲养、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对植树造林、城乡绿化机械以及新型适用园艺机械加快推广。
四、工作措施
1.以插秧机推广为抓手,在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上有提升。2006年水稻种植机械化将继续按照“稳步推广机械化直播技术,大力发展机插秧”的两轮驱动发展思路,一手抓有序种植;一手抓高性能插秧机的发展,2006年全市推广目标300台。各辖市(区)要进一步增机、扩面,坚持从政策上引导扶持,从资金上增加投入,从工作上落实有效措施,确保机插面积翻番,使我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继续领先全省。
2.以购机补贴政策为导向,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上有提升。在国家、省、市提高投入比重的前提下,坚持多渠道、多元化筹集农机化发展资金,每年按比例安排主要用于先进适用农机具示范推广经费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积极宣传购机补贴政策,规范补贴程序,严格管理制度,狠抓政策落实,把好事办好。省、市的补贴政策都已出台,各级要利用购机补贴的导向作用促进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帮助农民节本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农机化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地发展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有效推进我市农机化发展进程。
3.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纽带,在农机跨区作业上有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把农村剩余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各级要把农机跨区作业作为农机产业化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品牌和亮点工程着力做大做强,在组织和规范管理上有新的提高,在规模和作业项目上有新的扩展,在服务和机制创新上有新的路子,力争全年完成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2100台次、劳务输出1万人次、创收8000万元、为农民人均创收50元的目标。加大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力度,以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拓宽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保障,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农机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作用。重点推进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规模。
4.以加强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农机服务网络建设上有提升。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对农机化服务的新需求,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把农机服务产业化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农机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支持农机科技、推广人员创新创业;指导乡镇农机管理推广机构分类改革,稳定和加强公益性职能,继续扶持重点农机管理推广机构建设,创办发展各类农机服务公司(组织),为广大农户开展耕、种、管、收的机械化全程服务,在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提升自身效益;大力培育农机服务的市场主体,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形成以农机大户和使用农机的种田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其他农机经营户和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壮大经纪人队伍,对农机经纪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队伍素质;积极探索和培植规模经营的路子,进一步强化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规范农机服务市场的交易行为,开展农机作业中介服务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