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挥农民上网培训的组织领导作用。
(4)市广电局
利用广播电视及网络资源,开展农村信息服务。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
成立市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各辖市(区)、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网络,明确各自职责,确保项目按序时顺利推进。
2.尽快落实建设资金,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本项目今年计划建设资金300万元,市财政拨款100万元,辖市(区)配套100万元,再向上级部门和社会争取100万元。市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平台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等,辖市(区)配套资金主要用于上网点建设,缺口部分由向上级部门和社会争取的资金弥补。和组织部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共用的网点根据建设标准,共享设备的费用实行分摊。
3.加强农村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农村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着手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统一发布制度,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平台服务内容保障支撑体系。
4.加强人才和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切实抓好从事信息服务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做好专家(顾问)咨询服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每年将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信息员和专家(顾问)的信息保障和咨询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根据信息提供量和咨询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另外对聘请的咨询专家(顾问)提供家庭优惠宽带上网等政策。
5.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上网。为鼓励、引导全市农民上网,通信运营商应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为种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普遍上网条件,并在上网资费上给予特定的优惠政策。
6.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力量参与“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致福工程”建设。有组织地开展社会捐赠活动,为项目建设筹措资金和设备,实施城市反哺农村。
7.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从项目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多方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落到实处。
六、计划进度
1.项目建设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