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信息产业局《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致福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软硬件平台:主要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若干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备份系统、CA认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等。

  应用平台:主要包括基于农村基础数据库的各类应用系统和涵盖教育、人口、计划生育、低保、卫生、治安、医保、资源等的村务管理信息系统。

  门户网站:在整合现有农口部门网站的基础上,建立全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门户网站。网站名为“新农村致福网”。网站特色栏目有村务公开、党员干部教育和下一代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农家乐(农家游)、特色农业网站(江鲜网、名茶网等)、专家在线等。

  (2)上网点建设。在全市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一个以上上网点。同时要求所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配备电脑,具备上网条件。结合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网点建设达到“5+3个一”标准:一个人(管理员兼信息员)、一间房(党员教育要求不少于80平方米)、一条线(电话)、一套设备(一台电脑及相关网络设备)、一套管理制度,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再加“一仪一卡一旗”:一台投影仪、一块接收卡、一面立式党旗。

  2006年计划实施200个行政村,具体分布情况为:句容市40个,丹阳市40个,扬中市30个,丹徒区30个,京口区20个,润州区20个,镇江新区20个。

  已确定的有8个镇88个行政村,其中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7个镇共76个行政村:丹阳市界牌镇5个行政村,句容市宝华镇9个行政村,扬中市新坝镇17个行政村,丹徒区谷阳镇15个行政村,京口区谏壁镇10个行政村,润州区七里甸镇14个行政村,镇江新区丁岗镇6个行政村。再加上丹徒区高资镇12个行政村。

  其它112个行政村由各辖市(区)推荐上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组织部门最终商定。推荐条件(满足其中一条)如下:

  ①经济条件较好;

  ②已开展农民上网技能培训;

  ③电脑普及率较高;

  ④特色农业显著;

  ⑤经济条件较差但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

  建立典型示范,突出应用效果。计划建立3个示范镇(已定丹徒高资镇)、10个示范村和10个示范企业。

  (3)网络架构。新农村致福网网络建设不再组建专网,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市级服务中心、各辖市(区)服务分中心、乡镇服务站、村上网点互联互通,入网方式采用互联网宽带接入,接入方式以ADSL为主,有条件的上网点直接实施光纤接入,少数网络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采用无线宽带接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